- 2025年11月01日
- 星期六
这两起事故随便拎出来都够刺眼。“海鹰”直升机自用单价约4000万美元,“超级大黄蜂”更是高达7500万美元,远超美军250万美元的A级事故标准,相当于一天之内在南海摔掉了1.15亿美元。更讽刺的是,这发生在“尼米兹”号的谢幕之旅上。这艘1975年服役的老航母本已在做退役准备,只因“福特”级“肯尼迪”号迟迟不能接班,才被“临危受命”派往西太平洋,如今以这样尴尬的方式收尾,着实令人唏嘘。
其实这次特朗普来亚洲,本来是想搞“三线突破”:跟日本敲定合作、和朝鲜搞个会晤,再跟中国谈出点成果,攒一波外交成绩。跟日本那边倒是没差,他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定了稀土供应链合作,还聊了关税协议相关的投资,俩人甚至提了要共建“日美同盟黄金时代”。可他最看重的朝美会晤,压根就没影。不过这还不是他急着走的主要原因,真正让他坐不住的,是美国国内的“烂摊子”和加勒比海那边要烧起来的“战火”。
央视军事在对飞机机电设备的报道中引用了一架歼-11B的CG影像,表示随着大功率有源相控阵雷达、激光武器等设备的装机应用,飞机对功率、散热方面的需求将大幅度提高,于是中国科研人员发明了能量综合机电系统,将能量系统的来源从单一转变为丰富,通过在系统中加入储能设备、储热设备,让能量管理系统按峰值供给,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、降低了发动机负荷。
这一幕充满了戏剧性的反差:一边是谈判桌上尚存的余温,另一边却是极具挑衅性的军事动作。特朗普给出的理由听起来似乎是为了“美国安全”。他声称,尽管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库,但中国可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,因此美国必须通过重启核试验来维持优势。这个说法,值得我们仔细推敲,其背后的逻辑更揭示了国际战略平衡正面临严峻挑战。
翻开历史档案就能清晰看到,特朗普口中的“小冲突”,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实战核打击。1945年8月6日和9日,美军分别向广岛、长崎投下原子弹,直接造成约22万人当场死亡,后续还有超过20万人因核辐射引发的疾病陆续离世。这两座城市的废墟与幸存者的创伤记忆,八十年来一直是日本社会的“集体痛点”,每年8月当地都会举行庄重的纪念活动,日本政府也常以“核爆受害者”身份在国际场合呼吁核裁军。可特朗普却用“小冲突”三个字,将数十万人的生命与一段沉重历史简化成无关紧要的插曲,这种对历史的轻慢态度,让不少日本民众在社交平台直言“无法接受”,有网友尖锐指出“他们从来不是朋友,一方控制着另一方,连尊重历史都做不到”。
在10月29日的会谈中,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的言辞犀利,直接警告称若未能达成协议,可能导致公开战争。这种强硬的立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巴基斯坦面对的压力:来自恐怖分子的袭击以及民众对安全的担忧。然而,最终,巴基斯坦在土耳其的劝说下,决定给阿富汗“再一次机会”,这似乎是出于务实的考虑。
翻开历史档案就能清晰看到,特朗普口中的“小冲突”,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实战核打击。1945年8月6日和9日,美军分别向广岛、长崎投下原子弹,直接造成约22万人当场死亡,后续还有超过20万人因核辐射引发的疾病陆续离世。这两座城市的废墟与幸存者的创伤记忆,八十年来一直是日本社会的“集体痛点”,每年8月当地都会举行庄重的纪念活动,日本政府也常以“核爆受害者”身份在国际场合呼吁核裁军。可特朗普却用“小冲突”三个字,将数十万人的生命与一段沉重历史简化成无关紧要的插曲,这种对历史的轻慢态度,让不少日本民众在社交平台直言“无法接受”,有网友尖锐指出“他们从来不是朋友,一方控制着另一方,连尊重历史都做不到”。
先说说巴基斯坦为啥这么死磕巴塔,实在是被折腾到忍无可忍了。从2022年开始,巴塔在巴基斯坦境内搞了超过1000次恐怖袭击,光伤亡就快一千人了,而且专挑要命的目标下手——不光打巴军的军营、政府的办公楼,连中巴经济走廊的项目、中企工作人员都不放过,之前还有中国工程师因为巴塔的自杀式炸弹袭击遇难。就说今年10月,先是巴军车队在古勒姆地区被伏击,一下死了11个士兵;没几天警察培训中心又被炸,7死13伤,查来查去幕后黑手全是巴塔。
正在加载中...
已加载全部内容
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

